受春節和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等因素疊加影響,2月CPI同比漲幅總體平穩,環比漲幅略有擴大。當月CPI同比漲幅中,價格翹尾和新漲價因素分別影響約-0.1和1個百分點,剔除食品與能源價格后,核心CPI同比上漲1.1%,漲幅較前值回落0.1個百分點。
華東師范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學術專家、研究員胡月曉坦言,上月價格指標雖暫時平穩,但從絕對價格水平看,消費品、工業品價格環比均呈現逆季節性攀升的跡象,表明通脹潛在壓力的上行。他提醒說,盡管當前市況下需求較弱,但受俄烏沖突影響,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性上揚,短期通脹上行壓力或將上升。
豬價同比跌幅擴大
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觀察到,上月食品價格環比持平于1.4%,大幅低于歷年2.7%的均值,這與豬肉、雞蛋供給充裕,價格持續低迷有關,而非食品價格環比漲幅的擴大,主要受到了油價上漲的影響,“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高位,或進一步向下游行業傳導,成本端壓力可能加速顯現”。
數據還顯示,2月食品價格同比下降3.9%,降幅較前值擴大0.1個百分點;其中,豬肉價格下降42.5%,降幅較前值擴大0.9個百分點,鮮果、食用植物油、水產品等價格漲幅均有所回落。同期,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.1%,漲幅較前值擴大0.1個百分點;其中,工業消費品領域的汽油、柴油價格同比漲幅均較前值擴大。
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王祥分析,目前中國經濟仍在“底部震蕩”,加之疫情防控的影響,CPI相對的“弱穩態”符合預期。從分項指標看,上月豬肉價格繼續對整體CPI構成拖累,鮮菜價格同比降幅的收窄則與偏低的氣溫因素有關,而生活用品和交通通信項價格同比漲幅受油價傳導略有擴大。
原油有色價格普漲
工業領域價格方面,受原油、有色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,2月PPI同比漲幅回落,但環比“由降轉漲”。當月PPI同比漲幅中,價格翹尾和新漲價因素影響分別為8.4和0.4個百分點。同期,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1.4%和0.9%,漲幅分別回落0.4個百分點和擴大0.1個百分點,受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,價格上漲的有36個,數量與1月持平。
王祥留意到,2月官方制造業PMI中的出廠價格、原材料價格均現反彈,但當月PPI同比漲幅卻有所回落,這或與PPI去年同期基數抬升帶來的壓制效應有關。環比看,海外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抬升,推動上月PPI環比走勢明顯強于歷年的季節性,工業品價格短期亦在高位有所走高。
趙偉指出,PPI同比雖進一步回落,但回落幅度遜于預期,表明生產資料價格仍具韌性。分行業看,上游的原油鏈、黑色和有色鏈價格開始領漲,部分中、下游制造業價格也普遍上揚。
CPI同比料漸回升
展望未來,中金公司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從大宗商品“對外依賴度”角度分析,受俄烏局勢影響,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,鑒于中國對原油、有色金屬的外部依賴度較高,相關中下游行業成本或明顯抬升。不過,由于中國煤炭主要依靠自產,且去年10月以來中國政府持續強化“保供穩價”政策的落實,上月下旬國家發改委亦發文進一步完善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,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,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中國煤價的影響或相對有限。
王祥提醒說,隨著中國經濟的逐步企穩,后續CPI同比走勢有望“底部回升”,但近期俄烏局勢的持續惡化,已令大宗商品供需基本面出現惡化,并已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劇烈上漲,“未來應關注PPI環比走勢的短期上行風險”。
趙偉預計,成本端壓力的加速顯現,服務需求修復帶動的“補償式”價格上漲,都可能在未來成為通脹的重要推動力,中性情景下,CPI同比漲幅或漸回升,三季度CPI同比或超2.5%,全年CPI高點可能接近3%。他補充說,未來應持續關注年內CPI走勢階段性超預期的可能性,這將對中國貨幣政策帶來一定的掣肘,當前市況下還應進一步觀察成本端壓力的漲價傳導,以及“豬油共振”大幅超預期的潛在風險。